遺產類別:傳統醫藥
遺產級別:省級
遺產編號:第五批Ⅸ-13
申報人/申辦單位:陜西華大中醫研究院

中藥炮制具有悠久的歷史,幾千年來為中醫防病、治病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,中醫的辨證施治是中醫的一大特色,而中藥炮制正是配合醫療的多法施治而發展為一個品種的多法炮制,對中醫辨證施治起到了相輔相成的作用。

所謂炮制是指藥物在應用或制成各種劑型前, 根據醫療、調制和制劑的需要, 而進行必要的加工處理過程。又稱“ 炮炙” 、“修事” 、“ 修治” ,
炙多指火制, 修治多局限指純凈、切制、粉碎等簡單的加工整理過程。

它是根據中醫藥理論, 依照辨證施治用藥和藥物自身性質以及調制、制劑的不同要求, 所采取的一項制藥技術,
是中醫藥學的一大特色。歷代中醫藥文獻中都有不少中藥炮制的散在記載, 到逐步發展出現了《雷公炮炙論》、《炮制大法》、《修事指南》等炮制專著,
使炮制方法日益增多,制作經驗日趨豐富。

總的來說制則為“相反為制、相資為制、相畏(相殺)為制、相惡為制。”炮制的方法無外乎:制其形(改變藥物的外觀形態和分開藥用部位。

如全草切段、種子炒黃炒爆、礦物藥的鍛制。);制其性(通過炮制改變或糾正藥物的寒熱、溫涼、歸經或升降沉浮的性質,例:天南星辛溫,膽汁制,降低辛溫之性。);制其味(通過炮制調整藥物的酸、甘、苦、辛、咸五味或矯正不良氣味。例:炒制山楂減其酸性,緩和對胃的刺激作用。);制其質(通過炮制,改變藥物的性質或質地,以最大限度發揮藥效。)。
具體制作過程:挑選藥材、凈制、切制、炒制。